簡單有效的 週末排1 公斤宿便餐 
簡單有效的 排宿便餐



日本辨野博士推介排除宿便的目標。 週末 一公斤 宿便排毒餐:

週五晚上 : 250克優酪乳 + 500克地瓜 (蒸熟連皮吃) + 蘋果2個
週六晚上: 250克優酪乳 + 500克地瓜 (蒸熟連皮吃)
週日早上: 痛快排便,徹底清除宿便。


個人經驗是﹐僅靠快走﹐其中一小段是上坡水泥路﹐就達到同樣效果。
每日早上起床﹐快走約 1 個小時。

研究腸道細菌已經34年的日本辨野博士表示,
現代人普遍都有排便量不足的問題,
一般的上班族婦女,一天的排便量可能只有100∼200公克,
排便量與每天吃進去的食物,根本不成正比,
而消化完的廢棄物,由於無法排出體外,
就累積在腸道內,造成腸道老化。

由於現代人生活緊張忙碌,要求每天都能大量排便實在困難,
辨野博士因此退而求其次,只要在週日能夠徹底清除宿便。

辨野博士設計的週末排毒餐,是透過三天連續的飲食計劃,
在週末可以排出 1 公斤的宿便,幫助體內環保與排毒。

他實施一年的時間,在沒有任何節食的情況下,體重減輕 10公斤,
體脂肪從 28% 降低為 23%,膽固醇值降為正常,
痛風及花粉症問題也都完全解決,而且他每天都可以定時排便。

辨野博士的週末 1公斤 宿便排毒餐的原理,
是利用大量的纖維質清洗腸道。
不需要節食,只是把週五與週六晚上的晚餐,
用排毒餐取代,即可達到週日上午痛快!

辨野博士建議民眾,除了吃週末 1公斤宿便排毒餐,
最好還能配上每天快走8000步。

從飲食與運動雙方面著手,不但可以
排除宿便,防止腸道老化,還能附帶有減肥效果,
辨野博士希望能夠幫助民眾,一起對抗腸道老化,預防大腸癌。

[ add comment ]   |  permalink  |  related link  |   ( 3 / 8379 )
我們不知道的蔬菜禁忌! 


● 1 金針菜
先泡兩小時煮熟進食。
新鮮的金針菜,因含有「水仙鹼毒素」,
生食會引起腹痛、腹瀉……等過敏症狀,
故新鮮的金針菜一定要先泡水兩小時,然後再用大火煮至熟透才可進食,
隨意略炒就吃,很容易引發過敏。
鮮豔金黃色的乾金針菜,恐有硫磺加工,食後會造成食物中毒,
故凡是乾金針菜最好能先用溫開水泡30 分鐘,
再入沸水中汆燙1 分鐘,濾乾後再行煮食,比較安全。

● 2 茄子
經期及脾胃虛寒者別吃。
茄子性涼滑,脾胃虛寒不宜多吃,婦女經期前後也要盡量少吃,
過老熟的茄子食後會中毒,不可進食。
茄子含有誘發過敏的成分,多吃會使人神經不安定,
過敏體質者要避開勿吃。

● 3 芋頭
有痰、過敏體質者不宜。
芋頭的黏液會刺激咽喉黏膜,可能使咳嗽加劇以及生痰更多,
所以咳嗽有痰者不宜吃。
芋頭獨特的黏液會使手掌紅腫發癢,但有效的藥用成分就在黏液上,
故烹煮前不要故意洗掉黏液。但過敏體質者最好少吃。

● 4 韭菜
性溫熱 酒後不要吃。
韭菜屬於溫熱性,吃過量會神昏目眩,酒後尤其不可吃。
患有風熱型感冒、上火發炎、麻疹、肺結核、便祕、痔瘡
……等等病患,不宜進食。
韭菜的纖維特粗,有消化道疾病或消化不良者,
不可一次吃太多,否則會腹脹難過。

● 5 菠菜
避免與高鈣食物同食。
菠菜含有較多的草酸,很容易與高鈣食物同食後,形成草酸鈣造成結石,
故菠菜要避免接觸豆腐、黑芝麻、優酪乳……等含鈣較高的食物,
不要在一餐中或近時間內同時吃到,尤其是已患有結石的人,
最好避開勿吃。

● 6 白蘿蔔
慢性胃炎等患者要避食。
白蘿蔔性寒涼,脾胃虛寒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
單純甲狀腺腫……等患者均不宜多食。
白蘿蔔會影響中藥的藥效,
特別是吃含有人參、何首烏、地黃……等中藥時,要避食白蘿蔔。

● 7 山藥
婦科腫瘤者不宜再吃。
山藥具有收斂的作用,便祕或排便不順者不可吃,否則便祕會更嚴重。
山藥多吃會促進人體分泌賀爾蒙,對一般人有益,
但婦科腫瘤(包括子宮、卵巢、乳房)者,
以及男性攝護腺腫瘤者均不宜進食,否則會助長腫瘤。

● 8 薑
薑一腐爛便要丟棄。
生薑只要有一部分爛掉,便要整個丟棄,
不可將爛掉部分切除,留下好的部分用,
因當生薑腐爛時,薑體內便會產生很強的「黃樟素」,
黃樟素吃進體內,會造成肝細胞病變,嚴重影響健康,
故只要薑一有腐爛,便要丟棄,不要因小失大。

● 9 馬鈴薯
發芽與綠皮馬鈴薯勿買。
馬鈴薯發芽後會產生大量的「龍葵素」,尤其在芽眼周圍含量最高,
馬鈴薯的表皮變綠,也含有龍葵素,
切忌吃到含有「龍葵素」的馬鈴薯,
否則會引發噁心、嘔吐、腹瀉、甚至昏迷,孕婦吃到則可能會流產,
故凡是發芽與綠皮的馬鈴薯千萬不要買。

●10 蕃茄
未熟蕃茄含龍葵素。
未熟的蕃茄含有大量的「龍葵素」,
這是一種生物鹼,具有腐蝕性和溶血性,
青蕃茄大量進食後,會造成急性食物中毒,
引發咽喉麻癢、胃部灼痛、胃腸發炎等症狀,
故番茄必須買熟透的、全紅的,比較安全。

[ add comment ]   |  permalink  |  related link  |   ( 3.1 / 829 )
中医讲的体虚 

体虚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

1、气虚: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气虚忌食物品: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芫荽(香菜)、芜菁(大头菜)、胡椒、荜拨、中指、紫苏叶、薄荷、荷叶;

忌食或少食: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地骷髅、芥菜、薤白、君达菜、砂仁、菊花、茶叶及烟酒。

相应膳食:怀山百合莲子汤;参药煨乳鸽;五香牛肉;花生米大枣烧猪蹄;



2、血虚: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补血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可经常交替选用:

血虚忌食物品:荸荠、大蒜;

相应膳食:当归熟地乌骨鸡;怀山牛腩煲;怀菊带鱼;玫瑰怀菊露;

忌食或少食:海藻、草豆蔻、荷叶、白酒、薄荷、菊花、槟榔、生萝卜等。



3、 阴虚: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补阴虚食品: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阴虚忌食物品:胡椒、肉桂;

忌食或少食:狗肉(脑血管患者禁食)、羊肉(肝炎患者禁食)、雀肉、海马、海龙、獐肉、锅巴、炒花生、炒黄豆、炒瓜子、爆米花、荔枝、龙眼肉、佛手柑、杨梅、大蒜、韭菜、芥菜、辣椒、薤白、生姜、砂仁、荜拨、草豆蔻、花椒、白豆蔻、大茴香、小茴香、丁香、薄荷、白酒、香烟、红参、肉苁蓉、锁阳等。

相应膳食:金盆富贵豆腐;怀膳小捆肉;怀菊大枣银耳羹;甲鱼怀牛膝汤;农夫烤鱼;怀膳一品肘;金盆富贵豆腐;怀山煨土鸡;参药煨乳鸽;何首乌煨猪肝;



4、阳虚:又称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除有气虚的表现外,平时怕冷,四肢不温,喜热饮,体温常偏低,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质淡溥,苔白,脉沉细等。进补宜补阳、益阳、温阳。补阳虚的药物可选用红参、鹿茸、杜仲、虫草、肉桂、海马等。

补阳虚食品:黄牛肉、狗肉、羊肉、牛鞭、海参、淡菜、胡桃肉、桂圆、鹌鹑、鳗鱼、虾、韭菜、桂皮、茴香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阳虚忌食物品:鸭肉、兔肉、獭肉(水狗肉)、甜瓜;

忌食或少食:鸭血、鸭蛋、阿胶、牛奶、酸奶、甲鱼、螃蟹、田螺、螺蛳、蚌肉、蚬肉、柿子、柿饼、柚子、柑、香蕉、无花果、西瓜、青苦瓜、地瓜、菜瓜、生藕、生萝卜、丝瓜、冬瓜、紫菜、地耳、金针菇、草菇、落葵、莼菜、发菜、君达菜、罗汉果、荸荠、菊花脑、薄荷、金银花、菊花、槐花等。

相应膳食:海马怀补鸡;三鞭怀补凹腰汤;韭菜怀补虾;爆炒腰花;长生煨老鸭;



5、两虚:体虚者亦常出现两虚之体,两虚之体有以下几种:

气阴两虚: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但没有慢性疾病,这种体质称气阴两虚体质,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气血两虚: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

相应膳食:气血:鲫鱼豆腐汤;气血双补汤;药膳鸡;

体寒:
生理痛、肥胖甚至心悸等诸多的身心不调。体寒会招致各样疾病体寒会引发胃肠功能、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引起消化不好、心悸、失眠、痛经、经前浮肿等问题。而体寒导致血液循环恶化,血液无法将老化废物排出。
相应不保健:
1,多吃苹果少吃香蕉;
2,不可进食过量;
3,食物要温热加工后食用, 牛奶和豆腐等白色的食物以及蔬菜等青绿色食物属于“阴性”,容易造成体寒,而经过温热加工的话就能够转换为阳性;
4,用盐温热身体,盐分摄取过多虽然不好,但在中医当中盐分有着温热身体的作用,所以适当地摄取具有调整血液循环的效果,矿物质丰富的天然盐也很不错;
5,控制水量的摄取,水分的过剩摄取会在身体内存积,而水会吸收热量,体寒会导致能够起到排水作用的肾脏机能的低下从而导致恶性循环,而过剩的水分也会成为下半身肥胖的要因

[ add comment ]   |  permalink  |  related link  |   ( 3 / 7882 )
冬病夏治 -三伏贴 


三伏贴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中药敷贴穴位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此属于“冬病夏治”。

根据中医学“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理论,三伏天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气血趋于机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有利于药物的渗透,有助于邪气的外驱,因此在三伏天里运用特配的中药敷贴于特定的穴位,刺激经络,通过经络的循行和气血的输送可将药物直达病所,达到治病的目的。另外,疗法在治病的同时可调动人体阳气,鼓舞正气,从而大大提高人体免疫力,共奏治病强身的双重功效!

简单的三伏贴:
吴茱萸10g,把姜捣碎搅拌用麝香膏贴在足三里和涌泉穴上。

吴茱萸: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姜:
【性味归经】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中鱼蟹毒等病症。

三伏贴功效:
1. 一般過敏性氣喘、老年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肺氣腫等,都可使用三伏貼的調養治療。
尤其在秋冬季節,病人因受寒冷的刺激容易誘發嚴重過敏,利用夏天冬病夏治三伏貼作積極的治療,到了冬天,病情發作次數與發作時症狀自然減輕,甚至痊癒。(背部的肺俞、心俞、膈俞)
2.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足三里,脾俞,肾俞,胃俞)
3.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 (涌泉,足三里,肾俞)
4.其他:痹证、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四肢寒凉怕冷,免疫低下。

用法
所謂「三伏」是在24節氣的小暑到立秋之間,為一年中最炎熱、陽氣最旺盛時候,稱為「伏夏」,又名「三伏天」。今年「初伏」、「中伏」及「末伏」分別是國曆2009 7月14日、2009 7月24日及2009 8月13日。

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效果最佳。但是也不必拘泥,整个伏天都可收到满意疗效。

一般每次儿童2-4小时,成人2-8小时,根据个人体质或对经络和穴位的敏感度不同而时间各异

禁忌
禁忌人群:孕妇、1岁以下儿童、敷贴局部有破损者不宜敷贴;
疾病发作期: 如正在发烧,咳喘
貼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食海鲜,避免电扇直吹或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久待,禁冷水洗浴。

夏季养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曲黎敏教授:

中国古代有一句俗语:叫做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劳)医生开药方。在夏天来讲,夏天我们阳气,用中医学来解释,就是阳气全部浮落于身体四肢。那么呢,实际上在我们的(体内)形成一个寒湿的格局,说句大白话就是说,在到了夏天的时候,我们的五脏六腑是最空虚的。所以夏天吃东西一定要非常地慎重,比如说喝冷饮就不是很适合的,恰其因为里边是寒湿的格局,所以夏天的时候我们要吃些什么呢?姜类的,一些很温性的东西。

《本草纲目》中说到:姜,性温,味辛。中医讲究均衡,体内寒湿就要用温性的食物去补。
螃蟹性寒,所以吃的时候要放姜末。



[ add comment ]   |  permalink  |  related link  |   ( 3 / 3882 )
(ZT)一招半式走天下 -- 談 華陀捏脊法 
一招半式走天下
談 華陀捏脊法


鄭姝如

「華陀夾脊穴」在中醫屬於經外奇穴,沿著脊椎從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在脊椎棘突下旁開5分,左右共三十四個穴,貫穿整個後背。上半部可治上肢及胸部疾病,下半部則可治下肢及腹部疾病,除了針灸效果好之外,用手指捏拿也可達到很好的療效。「華陀捏脊法」即是徒手沿著脊椎兩旁由下往上捏拿,通經活血,調和五臟六腑,對治局部的肩、頸、背、腰疼痛更是效果顯著。尤其此法簡單易學,立即見效,不必任何道具(當然必須要有手指),以現代人養尊處優,不是這兒疼,就是那兒痛的情況看來,光是這一招就可走天下了﹗

先舉例說明增加諸位的信心,再分解動作增加諸位的功力。話說自從學醫後,自己懂得穴道按摩、針灸及食療保養,一直平安無事,只是有時背部酸痛,又處於手搆不到的地方時,就有騷不到癢處之憾。在此情況下,往往得央求外子高抬貴手,幫我「華陀捏脊」一番。平時我老嫌他力道不夠,捏起來像騷癢般,一點通體舒暢的感覺也沒,後來在考執照期間,由於久坐K書,神經緊繃,整個背部僵硬,外子才剛往腰部一捏,我就痛得咬牙切齒,再繼續往上捏,我真是痛得想一拳揍過去,捏完後如釋重負,整個背部完全鬆了。還有一次不知怎麼搞的,脊椎忽然作痛,痛得我只能平躺,只要一起身,每走一步都痛得說不出話,別說自我針灸,連穴道按摩都感吃力。急中生智,央請家父幫我擦一些疏經活血的油膏,再「華陀捏脊」多次(痛處加捏幾次),捏完後即可起身,一兩天後就全好了。(完全沒吃任何中西藥哦﹗)這兩次經驗讓我真正領教到「華陀捏脊」的威力,實在太棒了﹗有此深刻體驗,凡遇痛症病人,我免不了套用此招,有些病人還捏上癮了,會主動要求加此服務,其成效可見一斑﹗

每當出門在外,針灸不便時,此法更可小兵立大功。有一次在海外,琉璃光邱姊因為過勞,早年痼疾腰痛發作,我馬上義不容辭地搬出「華陀捏脊」侍候,數聲哀嚎過後,腰背便鬆了(我猜應該是痛得很過癮吧﹗嘻嘻﹗),而且一夜好覺(對了!睡前捏脊也可幫助睡眠哦!),隔天又生龍活虎、活蹦亂跳了!嚐到甜頭後,邱姊便迫不及待要把此法公諸於世,還特別找專業攝影師及願意奉獻「美背」的義工把分解動作拍攝下來,可謂用心良苦。希望這一招也能讓諸位看官行走天下、無往不利!

動作分解及說明:

一、先用雙手拇指及食指夾起腰椎兩旁的皮下組織(也可從尾椎開始),食指及中指在前導引,拇指下壓並往前推,一鬆一緊,由腰部開始往肩頸部有規律地捏。最好不要中途間斷,讓「氣」能上下貫通,不致堵在某處。

二、到頸部時,手順著脊椎滑下來,把氣由上導到下,再重覆第一步,由腰或尾椎往上捏脊,至少做三次,之後再針對患處局部加強。若力道掌握得宜,三次後背部便鬆了,會有通體舒暢之感。症狀較嚴重者在捏完後的幾天內,背部還會有疼痛感,但會越來越輕鬆,不必擔心!

三、遇到肌肉僵硬、阻塞嚴重的情況,被捏者可能會疼痛難忍,此時動作可放緩或稍停片刻(但手指不可放開),讓對方可喘口氣、放鬆一下,免得事後翻臉或飛拳相向。還有手指甲不宜過長,免得刮傷被捏者。

四、大人小孩均可捏,小嬰兒則建議用食指及中指沿脊椎兩旁按摩即可。

五、捏脊時間不拘,但飯後不要馬上趴著做,以免因壓迫反造成腸胃不適。

附註:馬來西亞琉璃光雜誌也曾在1999年12月的創刊號中介紹此捏脊法,不過它是拇指在上、食指在下,和我所學的方式略有不同,但我想功效應是相同的。

圖一:從尾椎開始拇指往下壓,食指、中指在上


圖二:往肩頸部方向,拇指不可離開背部


圖三:至肩頸部時,手順著脊椎滑下來。


(我曾经试过,挺爽的,和刮痧差不多。)


[ add comment ]   |  permalink  |  related link  |   ( 3 / 7895 )

BackBack Next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