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的遗作,C小调夜曲,作品20号 
十分喜欢电影《钢琴师》里面,瓦列在一开始弹奏的曲子,做了一下研究。原来是是肖邦的遗作,C小调夜曲,作品20号 (Chopin Nocturne No.20 in C sharp Minor). 每次听我都会有莫名的感动,好像秋天落叶的凄凉。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
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肖邦的夜曲,不用多介绍了。
是夜曲完美了肖邦,还是肖邦完美了夜曲?
一生写下了二十多首夜曲,首首是极品。

这首升C小调夜曲,作品20号,是肖邦的遗作
他去世以后,作品才被发表出来。
在电影《钢琴师》里面,瓦列在一开始弹奏的
就是这首20号夜曲。

钢琴演奏



小提琴演奏



[ add comment ]   |  permalink  |  related link  |   ( 3 / 2943 )
一首小诗 

睡不着觉,看着窗外的月光,诗性大发,小诗一首。

一轮明月透清凉,
点点繁星两边藏。
馨风摇蕾蝉声近,
半品茗茶半梦翔。

仅搏看官一笑。



[ add comment ]   |  permalink  |  related link  |   ( 3 / 8007 )
2009 春天,踏青 


[ add comment ]   |  permalink  |  related link  |   ( 3 / 8286 )
(ZT)学习中医入门书籍详细清单【一鹤推荐】 
学习中医,比较难,相关的书籍浩如烟海,流派千差万别,如果没有穿透性的观察力,和敏锐的应变机智,没有内观禅修的基础,基本上是像盲人摸象一样。

可是,即使再难,也得知难而上,看看身边的朋友亲戚,一个个被庸医屠戮、肢解,下场惨不忍睹,没有智慧的情况下只能任人宰割,所以古人云:不为良相,必为良医,既能利己,又能利他,何乐而不为呢,赶快抓紧时间学习吧。

这里列一个书单给大家,给出一些学习中医入门的书籍,供大家参考。

高校教材类:
高校教材是入门不错的选择,当然自己看有点难度,最好三五同好一起研究下,或者找个老师讲解一下最好了,这些书不是必须,但最好是备用,是不错的学习提纲。

入门:伤寒论 温病学 金匮要略 中医诊断学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方剂学 中药学 中医内科学
进阶:中医外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参考:西医的教材也是需要学习的,了解现代医学的现状和内容。

中医诊断类:
诊断类的书籍是中医必学的,就像打仗一样,先要知己知彼,了解病人的病情和体质,就必须掌握望闻问切这些最基本的方法。

入门:望舌识病图谱(第2版) 实践脉学(黄杰熙) 中医诊断学
进阶:面诊、手诊等
参考:西医诊断学

中药类:
入门:本草问答(唐容川) 本草备要 本草三家合注评释(黄杰熙)
进阶:
参考:中药大辞典

方剂类:
入门:中医方剂学
进阶:
参考:


医案类:
入门:中医新课堂丛书 经方实验录 王孟英医案 范文甫专辑 醉花窗医案
进阶:中国中医百年百名临床家丛书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赵绍琴温病著作
参考:


医话类:
入门:长江医话 黄河医话 燕山医话 北方医话 南方医话
进阶:清代名医医话精华
参考:中国历代名医医话大观

理论类:
入门:思考中医 生物全息诊疗法

建议阅读次序: 医话→医案→诊断→中药→方剂→经典 这样学习比较容易有兴趣,由易入难
开始学习不怕糊涂,不怕不懂,只管看过去,只要在脑中留个印象就可以,以后会慢慢清晰了。

[ add comment ]   |  permalink  |  related link  |   ( 3 / 7955 )
(ZT)止於至善 
我一生中深深感覺,中國的哲學,有一句可以終生受益無窮的話,譬如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還有「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王永慶

其實,王永慶在談到經營管理時,一而再、再而三強調的「追根究柢」、「基層做起」、「點滴求其合理化」、「求本精神」,都是來自古代經典《大學》裡所重視的「知止」與「止於至善」。

《大學》裡「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得能得」,其中的「知止」是知道所當止之地,即徹底的瞭解,追求到根源之處的意思。

根據王永慶對上述這句話的解釋,人生會真正感到幸福的,莫過於以愉快的心情從事對社會有貢獻的事,這是至善的境界,也是「得」的境界。要達到此境界,要先探求工作的意義,亦即先求得「知止」。然後身體力行,逐步達成,如果徹底瞭解工作的實質意義所在,自然就明白自己應該從事哪一種工作。

基於徹底的瞭解所做的選擇才會堅定,不致於因為客觀因素的利弊或因別人的褒貶而信心動搖,這就是《大學》所說的「知止而後能定」。心定之後才能靜,才能安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進而在本位的工作上運用思慮,不斷的求改善、求進步,最後終能將事情處理到「至善」的境界,這就是「定、靜、安、慮、得」一貫的道理所在。

[ add comment ]   |  permalink  |  related link  |   ( 3 / 4443 )

BackBack Next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