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这两个字最为常见,经常出现在各种佛及菩萨的名号之前。如: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等。它们是梵文[namas]的音译,表示对佛及菩萨的尊敬或皈依,佛经中读为namo,而不读nanwu。
“阿”。此字在佛经中不读a,而读e。如前面提到的“南无阿弥陀佛”。此字在佛教咒语中也经常出现。
“摩诃”。这个词也经常出现在一些佛、菩萨的名号之前,其意译为“大”。如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摩诃迦叶”,就是指“大迦叶”。又如佛教天台宗的经典《摩诃止观》,汉语就是“大止观”。其中的“诃”字不读ke,而读he。
“叶”。此字在佛经中也不读做ye,而读she,与“叶公好龙”中“叶”的旧读同。前面提到的“摩诃迦叶”,正确的完整读音应为mo he jia she。
“般若”。这两个字经常和“波罗蜜”连用,而成为“般若波罗蜜”。在一些神怪电影(如《倩女幽魂》)中出现过此词。“般若”译为汉语是“智慧”的意思,是梵文(prajna)的音译。由于其含义繁多,属于“多含不翻”,故留其梵音。其音不读作banruo,而读作bore。“波罗蜜”译为汉语是“到彼岸”的意思,为佛教的“六度”之一,所谓“六度”,就是六种可以使人脱离苦海,到达快乐彼岸的方法。所以“般若波罗蜜”就是说用智慧破除烦恼的若海,到达快乐的彼岸。
“多”。这个字是接着上面说的,在佛教中有一部著名的经典,名字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其中的“多”字不读duo,而读作da。因为这个“多”字的音是跟着“般若波罗蜜”的,是一个尾音,此经结尾的一句话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但由于在《西游记》中,作者将“多”字与前面的“般若波罗蜜”分开了,将《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正确简称)错误地简称为“多心经”,故而使后人把此字读成了duo。
“他”。此字读作tuo,为佛经咒语中的常用字。
“那”。此字经常出现在佛经咒语和一些佛的名号中,如佛经《八十八佛忏悔文》中的“南无那罗延佛”。佛经中读作nuo。
“伽”。这个字现在也经常可以碰到,主要也用作外未语的音译,一般的情况读作jia。如著名的天文学家“伽利略”。但此字在佛经中不读jia,梵音应读作qie。如很多寺庙里都供有一个菩萨,名字叫“伽蓝菩萨”,那个殿叫“伽蓝殿”。所谓“伽蓝”,意译就是指佛教寺庙,是梵文“僧伽蓝摩(samgharama)”的简称。所谓“僧伽”就是指僧人,即和尚。所以“僧伽蓝摩”就是指和尚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寺庙。“伽蓝菩萨”也就是专门守护寺庙的菩萨。再有如印度的“瑜伽”,也不读yujia,梵音应读作yuqie。另外,此字也经常出现在佛经的咒语当中。
“行”。我们经常说的“道行”以及佛教中“大行普贤菩萨”中的“行”,都不读作xing,而读作heng。意思为“功夫”。
“日”。此为咒语用字。读音应为zi。出现最频繁的是在佛教《普供养真言》(所谓“真言”,即咒语)中。
佛经中还有一类加口旁的类似于拟声字的字,有的也不能念半边。如“口”字旁加一个“罗”字(与现代语气词同形)读1a,“口”字旁加一个“缚”读wa,等等。这些在佛经中不胜枚举。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佛教文化又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文学和文学史的人,没有不涉猎佛学的。而本文所提出的这一问题,实如草芥,对于整个佛教文化 和中国文化的汪洋来讲,简直就是“毛端之水”。就作为茶余饭后之消遣,以飨读者。
[ add comment ] | permalink | related link |




( 3 / 8404 )我很喜欢听家里二大爷讲家史。二大爷经常说我们老家是云南的,后来迁到山东,再后来签到东北。仔细查了查,还却有其事。
据《蓬莱县志稿》记载:“元末明初,山东为元、明争夺要地,明将常遇春血洗山东,山东半岛人口被杀戮殆尽,残存土著极微。明朝建立后,开始向半岛大批移民。当地人口多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及永乐二年(1404年)两次由小云南的乌撒卫迁入。”
查阅《元史地理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东北地方史稿》等资料证实,乌撒卫为明代地名,在云南、贵州交界一带,即现在的云南镇雄及贵州威宁县境内。
据蓬莱《刘氏祖谱》记载:其先祖为中原人士,系黄帝子孙,为避战乱,南迁至“小云南”,称为流民。
据了解,“云南”之名出自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225年),当时汉朝在大理附近设置了一个云南县。之所以叫云南县,是因为汉武帝梦见吉祥彩云于白岩,县治在彩云之南,故名“云南”。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杀高定,降孟获,会师滇池”,设置祥云郡,治所就在云南县,此后300多年里,云南县一直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937年,南诏亡,段思平建大理国后设云南睑、品甸睑。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云南行省,改云南睑为云南州,属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云南州为云南县,在今祥云米甸一带设土司世职12关长官司,隶大理府。直至1914年,因云南县名与云南省名相重,借“彩云南现,人以为祥”之意,改云南县名为“祥云”。可以说,在元朝“云南省”出现之前,“云南”一词一直指的是以现今云南省祥云县为中心的十余个县。史学家称之为“古云南”,而民间仍称祥云县为“小云南”。至今,祥云县在当地仍被称作“云南城”,城郊15公里的古官道上仍有云南驿。
一幅气势恢宏的历史长卷渐渐清晰起来:祖籍“小云南”的辽南先民,发源于华夏中原地区,系黄帝子孙,后因连年战争,南迁至云贵一带,在祖国的南方度过了漫长年代。其后又于明朝初年,跋涉千里,迁至山东半岛,安居乐业260多年,几乎涵盖整个明代。
[ add comment ] | permalink | related link |




( 3 / 8029 )说明:手册里出现的拼音前面的字母是读音,后面的数字是声调。例如:da-4 jia-1 hao-3读做:大家好!
第一部分:东北话发音规则
一,平卷舌:
不区分平卷舌是东北话的显著特点,不过这个特点在许多城市里已经逐渐消失,希望大家重新捡起来,跟外人的时候说普通话,在家乡的时候不用费心的区分什么平卷舌,怪累的!
方法:可以把所有的zh,ch,sh全部读成z,c,s或反过来。最有意思的是有的地方是全部颠倒,及平舌全部读成卷舌,卷舌全部读成平舌。你可以选择上面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加以练习。
练习:
出差(cu-1 cai-1),森林(shen-1 lin-2),算算术(suan-4 suan-4 su-4)。
二,零声母:
东北方言中,如果是a开头的发音(及没有声母的情况下)时,在前面一律加上个n作开头。
练习:
安排(nan-1 pai),肮脏(nang-1 zhang-1),爱人(nai-4 yin-2),恩爱(nen-1 nai-4)。
三,声母r
东北方言中,所有的r开头的声母一律读成y开头的声母。
练习:
本人(ben-3 yin-2),吃肉(ci-1 you-4),然后(yan-2 hou-4),热闹(ye-4 nao-4),软弱(yuan-3 yao-4)!
四,声调
东北方言中,把许多普通话里第二声读成第三声,许多第一声读成第四声。例如:职,值,植,执全部读成zhi-3;孺,儒,濡,蠕全部读成ru-3;晶,晴,茎,泾,兢全部读成jing-4;国读做guo-3;福读作fu-3等等。
五,其它
还有一些变音需要注意,uan变成an。如:卵石(lan-3 shi-2),暖气(nan-3 qi-4)等。另外,V和W不分(如新闻(xin- 1 ven-2)),iu和ou不分,e和o不分(如破损(pe-4 shun-3)),j和q不分(如畸形(qi-2 xing-2),歼灭(qian -1 mie-4)),j和z不分(如俊俏(zun-4 qiao-4)),m和n不分等等情况更为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此不再赘述。
六,特殊字变音
有些字变音无规律,下面给出几个常见的例子:
学(xiao-2),宿(xu-3),跃,乐(yao-4),纠(jiao-3),街(gai-1)等。
以上是东北方言总体的读音规则,一些地区还有许多差异。以辽阳为界,辽阳以东以北的(含辽阳)基本上符合上述规则,而辽阳以西的说话带了些京津河北味儿,辽阳以南的又带了些山东味儿。不过大体上是一致的。东北虽然地域辽阔,可是说话却惊人的相似,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第二部分:特色词汇 (带*号需要特别注意,许多东北的年青人已经不会说了,可以请教长辈)
东北方言 发音 普通话对照
挨排儿 :按顺序
懊糟 :ao-1 zao 发愁
熬啃 :nao-2 ken 饿,馋
二虎八鸡: 傻乎乎
扒拉: 拨弄
扒瞎: 说谎
半拉儿: ban-4 lar-3 一半儿
波罗儿盖:be-3 le ganr-4 膝盖
掰扯: 分析,计算
白唬:bai-2 hu能说(通常指能瞎说)
鼻嘎吧:bi-2 ga-2 ba 鼻屎
备不住: 有可能,也许
包源儿: 全部,全包了
冰流子: 冰柱
不靠谱(不靠盘儿): 不符实际
扯蛋:胡说八道
*呲哒: ci-1 da训斥
撮子:装垃圾的容器
刺挠: 痒
刺猫乎:ci-1 mao-1 hu-1 眼屎
藏猫儿乎: 捉迷藏
敞亮:形容一个人不藏心眼儿,大方直爽.
打八刀: 离婚,分手
*打哑吧缠:故装不懂
打狼:最后一名
打奔儿: 1,接吻 2,停顿,卡壳
叨菜: 夹菜
点儿正(背) :运气好(坏)
耳残: er-3 chan-2 耳屎
二椅子:不男不女
嗯呢:是
疙瘩(简称疙):地方
姑娘:女儿
旮旯儿:ga-3 la-2 角落
疙不溜脆:十分流利地
嘎:ga-3 :1,小气,吝啬 2,蛮不讲理
嘎:ga-4 超过,比下去
嘎拉:ga-3 la 贝壳
高:放,搁
果:吸,吮
刚刚的:形容程度大,(可以修饰一切形容词)
嘎拉哈:ga-3 la ha-4 一种用动物关节做的儿童玩具(有失传的危险哟)
干仗(才知道这也是东北话,一直当普通话用呢,呵呵):打架
咯应: 讨厌(这么重要的词居然忘了,该打啊)
含拉子:han-2 la-2 zi 口水
虎了吧叽:同二虎八叽
忽悠:这个不用解释了吧,不会的来打我
划开拐: 想通了
急眼:ji-1 yan-3 发火
迹哥:闹别扭
嗑尘:ke-1 chen 1,难看 2,丢人
坑吃瘪肚:形容说话吞吞吐吐,一般是由于紧张或受辖制时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老鼻子:很多
老么卡(刺)眼:形容又老又丑的人
老嘎瘩:兄弟姐妹里最小的那位
唠嗑:聊天
妈灵:ma-1 ling 蜻蜓
末了儿:最后了
磨叽:me-4 ji 罗嗦
卖呆儿:1,看热闹 2,发呆
尿性(东部方言):有骨气,真汉子
闹听;闹心
念三七儿:旁敲侧击
蔫吧:没精神,枯萎
pia-2迹:一种硬纸片做的游戏工具
七吃喀嚓: 麻利,干净利落
欠儿蹬:缺心眼,找揍
气管子:打气筒
曲咕:小声说
戚儿:qier-3 客人
日日的:ri-2 ri-2 de 速度快
如作: ru-1 zuo 舒服
赛脸:明知不对,故意那样做
啥:什么
水勒巴察:水性大
秃噜:失败,放开
土包子:土生土长地没见过大世面的人
铁子=老铁:哥们,好朋友
妥了;行了,好了
无极六瘦:闲的没啥意思抓心挠肝的感觉
舞马长枪:张牙舞瓜
武武玄玄:同上
五迷三道:迷迷糊糊
稀里马哈: 马虎
邪乎: 厉害
向着:偏袒
兴许:可能,也许
寻思:xin-2 si 思考,想
稀罕:喜欢
一整(就):总是,动不动(就)……
有一嗑:you-3 yi-4 ke-2 有一拼,能比一下
杨了二正: 是形容一个人做事精力不集中的样子 做着事情心里却不知道想些什么其他的事情
咋整: 怎么办
作死:zuo-2 si-3 寻死
张程:办法,能力
抓瞎:毫无办法,无法解决
准保:保证,一定
贼:非常,很
整一个:喝一个
[ 1 comment ] ( 53 views ) | permalink | related link |




( 3 / 2959 )1.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解释】“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然而,“七月流火”多年来却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至今仍不绝于各种媒体,所以此古语的本来含义已被通俗而异化。
【出处】《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2.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典范或法则。
【解释】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出处】明·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示例】孝琪的行为虽然~,然而他的议论思想也有独到处,这还是定庵的遗传性。 ◎清·曾朴《孽海花》第四回
【近义词】不足为法、似是而非
【反义词】不易之论、不刊之论、天经地义
3.久假不归:长期借用不归还。
【解释】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出处】《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示例】谢山《鲒埼亭集》本欲仿此,然谢山殁后,其遗稿为杭世骏借去,~,后之编刻者,多未能如原恉也。 ◎谢国桢《平景孙事辑·著述考》
【近义词】逾期不归、有名无实
【反义词】完璧归赵
4.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距今畏惧的样子。
【解释】: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示例】:诸君记得当年常肃剥皮做衮州府的时候,何尝不是这样?总是做得人人~就完了。(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
【近义词】:望而生畏、望而却步、怒目而视
【反义词】:目不斜视
5.马革裹尸: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战死疆场的 无畏气概。
【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近义词】赴汤蹈火、决一死战
【反义词】临阵脱逃
6.危言危行:讲正值的话,做正值的事。
【解释】: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出处】:《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7.万人空巷: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兄容欢迎、庆祝等盛况。
【解释】: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出处】:宋·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示例】:此时路旁看的,几于~,大马路虽宽,却也几乎有人满之患。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
【近义词】:万头攒动
【反义词】:穷乡僻壤
8.目无全牛:技艺达到了极度纯熟的地步。
【解释】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出处】《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9.望其项背: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解释】: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
【出处】: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示例】:他已窥破喜奎和小雀儿的深情密爱,万万不是本人所能~。 ◎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二十七回
10.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了险,结果白吃苦头自己还没得到好处。
【解释】: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出处】: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示例】: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我们不能为别人~。 ◎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近义词】:代人受过、为人作嫁
【反义词】:坐享其成
11.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解释】: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出处】: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示例】:~握大权,待郎充犬吠篱边。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近义词】:烜赫一时、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反义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12.美轮美奂:形容房屋多而又高达华丽。
【解释】: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13.如坐春风: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长辈或良师的恳切教诲。
【解释】: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出处】: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示例】:(鲁迅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的感觉。 ◎唐弢《琐忆》
【近义词】:如沐春风、春风化雨
【反义词】:如坐针毡
14.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之间想敬相爱,关系融洽。
【解释】:案:古时有脚的托盘。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示例】:次日,蘧公孙上厅谢亲,设席饮酒。席终,归到新房里,重新摆酒,夫妻~。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
【近义词】:心心相印、相敬如宾、夫唱妇随
【反义词】:琴瑟不调
15.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和遭受灾难。
【解释】: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出处】:《汉书·五行志下》:“郑当其冲,不能修德。”
16.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变形式,不改变内容。
【解释】: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出处】:唐·寒山《诗三百三首》第二一四首:“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示例】:冤债原从隔世深,相逢便起杀心。~犹相报,何况容颜俨在今。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
【近义词】:乔装打扮、面目一新
【反义词】:依然如故、原封不动
[ add comment ] | permalink | related link |




( 3.1 / 2904 )根據南懷謹老先生的《易经系传别讲》的大衍揲蓍次序演绎表,做了個求卦的小程序。
(關于大衍揲蓍次序演绎表--點擊這里)
[ add comment ] | permalink | related link |




( 3 / 2515 )
Back Next

Avat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