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 
有一個人無意中找到一個蝴蝶蛹。幾天後,他留意到蛹出現了一個小孔,他就停下來觀察它。

過了幾個小時,他見到裡面的蝴蝶用它細小的身體掙扎從小孔出來。

看來很久也沒有一些進度,小蝴蝶好像盡了最大努力也沒有辦法出來。

這個人於是決定幫它一把,找來一雙剪刀將蛹的盡頭剪開。蝴蝶這樣就很容易出來。

但是這蝴蝶的形態有一點特別,它的身體肥腫,翅膀又細又弱。

這人繼續觀察蝴蝶因為他相信翅膀會漸漸變大而它的身體會越來越小。

這沒有發生。

小蝴蝶餘生只是托著肥腫的身體和細弱的翅膀,在地上爬著走。

它永遠也不會飛行。

這個善良的人不了解蝴蝶必需用它細小的身體掙扎從小孔出來,

它必需經過這個過程,蝴蝶才可以將身體裡的體液壓進它的翅膀裡。

大自然在此有一個很奇妙的設計,就是 蝴蝶從蛹中掙扎出來是為著預備它將來飛行需要的裝備。

<blockquote></blockquote> 生命裡面的掙扎是我們必需有的。

如果我們允許自己順利地過一生,我們也許就此不會變得堅強。

[ add comment ]   |  permalink  |  related link  |   ( 3 / 2913 )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world

Written and composed by michael jackson and lionel richie (usa for africa)
Michael Jackson ¡ª ¡°We Are The World¡±
Artist Songtext
Lionel Richie There comes a time when we heed a certain call
Lionel Richie & Stevie Wonder When the world must come together as one
Stevie Wonder There are people dying
Paul Simon Oh, and it's time to lend a hand to life
Paul Simon & Kenny Rogers The greatest gift of all

Kenny Rogers We can't go on pretending day by day
James Ingram That someone, somewhere will soon make a change
Tina Turner We're all a part of God's great big family
Billy Joel And the truth
Tina Turner & Billy Joel you know, love is all we need

Michael Jackson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Diana Ross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Michael Jackson & Diana Ross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

Dionne Warwick Well, send them your heart, so they'll know that someone cares
Dionne Warwick & Willie Nelson And their lives will be stronger and free
Willie Nelson As God has shown us by turning stone to bread
Al Jarreau And so we all must lend a helping hand

Bruce Springsteen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Kenny Loggins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Steve Perry Oh,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Daryl Hall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

Michael Jackson When you're down and out and there seems no hope at all
Huey Lewis But if you just believe there's no way we can fall
Cindy Lauper Well, well, well, well let's realize that a change can only come
Kim Carnes When we
Kim Carnes, (Cyndi Lauper) & Huey Lewis stand together as one (Yeah yeah yeah yeah)

All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

All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Bob Dylan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

All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Bob Dylan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

Ray Charles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All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Ray Charles So let's start giving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It's true we'll make a finer day, just you and me

Stevie Wonder & Bruce Springsteen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Stevie Wonder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

Stevie Wonder & Bruce Springsteen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Bruce Springsteen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

All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

James Ingram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that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Ray Charles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

All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Ray Charles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
please see wikipedia



[ add comment ]   |  permalink  |  related link  |   ( 3 / 4293 )
市场中的22条法则 
1领袖法则(Law of Leadership)   拥有一件产品,并且占据市场中的领袖位置,要比说服他人“你有一个比目前市场上第一的产品还要好的产品”容易得多。众所周知,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那么又有多少人知道第二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是谁呢? 类别法则(Law of Category)    未能第一个进入某类市场也不必沮丧,在该市场中创造出一个新类别市场,使得自己成为第一个就行了。IBM在计算机市场上占据第一的位置后,还有大量的公 司进入,但是,他们是在计算机市场中创建了一些新的类别,使得自己在新的市场上成为第一。比如,戴尔是在计算机市场上第一个使用电话销售方式的公司。

3[/url]感知法则(Law of Perception)    许多人认为,最优质的产品最终会赢得市场的胜利,但这仅仅是一个幻想。没有最优的产品,优劣与否是相对的。可口可乐公司曾经做了一项20万人的调查,对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和New Coke进行品尝。结果可口可乐排名第三。但是可口可乐始终在市场上是第一品牌。因为人们相信他们希望相信的事情,人们喝他们希望喝的饮料。市场是感知的 战争,而不是产品的战争。

4[/url]头脑法则(Law of Mind)    赢得人心比赢得市场更重要。早期,五大个人电脑品牌依次是:Apple II、Commodore Pet、IMSAI 8080、MITS Altair 8800和Radio Shack TRS-80。显而易见,Apple II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容易记忆的。由此可见,在人们头脑中占据第一,比在市场中成为第一要有效得多。

5[/url]焦点法则(Law of Focus)   如果能使代表自己公司的一个词汇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头脑中,那么这个公司就可能非常成功。比如:宝马——驾驶 ;沃尔沃——安全。公司通过将自己的业务或者特点浓缩成一个词汇,这个词汇就成为了焦点。一旦某个词汇在人们的头脑中扎根,要改变它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6[/url]排他法则(Law of Exclusivity)    当你的竞争对手已经“拥有”某个词汇时,企图再把同一词汇作为自己的“焦点”是徒劳的。若干年前,市场研究表明:对于快餐业来说,最重要的特性是 “快”,所以汉堡王决定以“更快”为“焦点”发展自己的事业。但是市场研究中没有说明:“快”这个词汇已经属于麦当劳了。结果,汉堡王的努力几乎成了一场 灾难。

7[/url]阶梯法则(Law of Ladder)    不能在市场上占据第一,并不意味着最终的失败。因为人们做出购买决定时,头脑中总有一个产品次序。如果产品X、Y、Z分别对应同一类型市场的第一、第二 和第三的话,那么X、Y、Z对应的市场占有率通常在421左右。企业在开始一个市场计划之前,应首先问自己:在人们的心目中,我们到底处在哪一个梯级 上,抑或根本不在这个市场梯级上。然后再确认市场计划与企业在该市场上所处的梯级相适应。

[/url]8二元法则(Law of Duality)   一个新的市场类别出现时,对应的阶梯上可能有很多梯级。但从长远来看,最终该阶梯上将只有两个梯级。在胶卷市场是柯达和富士;在汽车租赁市场是Hertz和Avis。

[/url]9对立法则(Law of Opposite)   有太多的NO.2希望能晋身为NO.1,这是不对的,他们应该将自己定位成与NO.1不同的东西,并努力成为NO.1的替代品。换句话说,如果你想与市场上的领袖品牌抗衡,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到领袖的优势和弱势,并将其弱势转化为自己的优势。

[/url]10 细分法则(Law of Division)   正如培养基中的变形虫能够分裂一样,整个市场可以被看作一个不断扩张的不同类型市场的海洋。很多人认为市场的长远趋势是合并,而不是细分,这是错误的。

[/url]11 远景法则(Law of Perspective)    短期内,降价销售能够提高销售额,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降价销售从长远看会降低公司的产品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因为它告诉人们:只有降价销售时达成的交 易才是合适的。当降价停止时,人们就会避而远之。市场不是业余者的游戏。当你因为短期效应而兴奋时,长期效应的阴影却正在逐渐扩散。

[/url]12扩张法则(Law of Line Extension)   就像一个书橱或者衣箱,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它塞满一样,当一个公司试图向所有顾客提供所有可能的商品时,它就会逐渐陷入困境。 多即是少,产品线越长,赚取的钱就越少;少即是多,如果一个公司希望长久地发展,那就应该集中于少数产品之上,以便稳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url]13 舍弃法则(Law of Sacrifice)   如果你希望获得成功,必须学会舍弃一些东西,使自己的精力集中在能够成为“领袖”的产品上。 对企业来说,有三种东西可以舍弃: 第一个可以舍弃的是产品线。对于一个公司而言,拥有全部的产品线是非常奢侈的想法。   第二个可以舍弃的是目标市场。由于可口可乐是领袖品牌,所以百事可乐舍弃了除年轻人之外的其他市场,将自己定位为年轻人的可乐。   第三个可以舍弃的是“应激反应”,因为你是不可能回应所有的市场变化而做出变化的。   事实证明,幸运和机会只会落在那些懂得舍弃的人身上。

[/url]14特征法则(Law of Attributes)   对于产品来说,某些特征可能较其他的特征来说更为重要,人们在决定购买时,会更看重这些特征。因此,企业应该尽可能地去拥有这类最重要的特征。 Gillette几乎主宰了世界的剃刀市场。当一家小公司生产出“可随意使用” 的剃刀时,Gillette没有忽视它,而是生产了自己的可随意使用剃刀,起名叫Good News。通过大规模的市场宣传,Gillette赢得了这场竞争的胜利。

[/url]15坦诚法则(Law of Candor)    这个法则实际只是证明一句古话:诚实是最好的策略。Scope曾经凭一种味道比较好的漱口水进入由Listerine主导的市场。面对挑战, Listerine不但承认自己的漱口水味道差,还承认人们实际上非常讨厌这个味道。但这恰恰树立了Listerine漱口水的杀菌概念。人们相信,像 Listerine这样的漱口水必然能杀死更多的细菌,结果Listerine终于赢得了更大的市场。

[/url]16一击法则(Law of Singularity)   你的竞争对手往往有一个最薄弱的地方,你的最大任务就是集中优势力量对准这个软肋,发出致命一击。

[/url]17不可预见法则(Law of Unpredictability)   没有人能准确地预见未来,市场计划也不能。从多数情况来看,市场研究只能很好地分析过去,新的思想和概念则几乎是不可能通过分析得到的。

[/url]18成功法则(Law of Success)   自负是成功的最大敌人,客观才是市场所需要的东西。当一个产品成功后,公司往往会认为品牌是该产品成功的关键原因。而事实上,并不是品牌使产品获得成功,成功源于正确、适当的市场策略。   明智的市场人员会将自己与客户联系在一起来考虑问题,而不是将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在市场环境之上。一般情况下,公司越大,管理层就越容易远离市场一线,这可能是限制公司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url]19失败法则(Law of Failure)   承认错误但不改正它是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断地重复某些错误。正像沃尔玛首席执行官在《商业周刊》中所说的:“我们应该处罚的是那些重复犯同样错误的人。”

[/url]20过度宣传法则(Law of Hype)   发展顺利时,一个公司是不需要过分的宣传的。过度的宣传往往不是预示着某一产品将获得成功,而是宣告现存的产品已经过时。

[/url]21跟进法则(Law of Acceleration)   潮流和趋势是不同的概念。潮流就像大海中的波涛,壮观但来去匆匆,伴有许多的泡沫;而趋势像是潮汐,潜移默化,实实在在,却力量惊人。 企业常常将潮流当成趋势,结果导致严重的失败。 www.6park.com

22资源法则(Law of Resources)   如果没有资金,即便是世界上最好的创意也毫无用处。市场是在人们头脑中进行的竞争游戏。你需要资金使你的想法进入人们的头脑,你还需要资金使你的想法根植在人们的头脑中。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利用你的想法获得资金,而不是纯粹地凭借市场的帮助。

[ add comment ]   |  permalink  |  related link  |   ( 3 / 2977 )
朋友的感情问题  
听说几个朋友感情出现问题,本着对朋友负责的态度,本人不得不说说上几句。由于本人在感情问题上经验极其有限,故难免有单纯不太切合实际的想法,也许太理想主义,但是还是阐述一下好。

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要经历恋爱,婚姻和家庭几个阶段。本人主要阐述我作为未婚人士对婚姻这个阶段一点浅见,也许有些已婚人士看后会提出不同意见,我认为未婚的和已婚的永远不可能站在同一点上来看待婚姻,毕竟是城里的和城外的,但未婚的还是要吸取和接受已婚的经验和建议。欢迎已婚人士的指教。

婚姻传统上是男女两性依一定的法律、伦理和风俗的规定所建立起来的夫妇关系。它是组成家庭的基础和根据。是家庭成立的标志。随着妇女社会地位起了变化,个人自由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爱情成了婚姻的主导动机,其次才是生儿育女和权衡经济。也就是爱情是第一位的,感情需求是第一位的。爱情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时才会有成立家庭的渴望,这就是爱情的第三阶段承诺。家庭是两个人行驶的一艘船,而婚姻是这个单一个体的船员间的合同和行驶证,所以两个人都会做任何事从整体利益出发,而非象从前一样我行我素。家庭会给人以归属感和责任感,当只有双方对这种归属感和责任感有所认同之后,并且爱到可以承诺自己一生的陪伴才有结婚的愿望与条件。试问自己可以和他生活一起一辈子吗?并且为这个家庭付出一切吗?你将知道是否该结婚。也许这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但爱情就是让你作出肯定回答的原动力。双方应该为这个肯定的回答作出不懈的努力,增加彼此的沟通和了解,冷静分析对方和自己作出一个更好的答案。盲目的结婚和长时间的犹豫都会令双方疲惫不堪,所以要冷静地分析和沟通才是最终解决之道。

爱就是爱,不要夹杂其他外在的东西去分析对方的感情。当你爱一个人你会觉得地对他有责任并且你属于对方不再属于任何人,你会为他付出一切,这是无条件的,不夹杂任何外在因素。当彼此双方都这么想,就有了婚姻爱的基础。同时不要有求对方为你付出,做到无怨无悔才是最高境界。爱不是生意,不是你附出一百,想拿回一百的事。当你觉得爱她就尽力为将来一个肯定的答案而努力。当了解了他认定他真的不爱你,才可放弃,这就是追求,但凡有点希望就不要放弃。千万不要让世俗的事情干扰两个人的感情天地。一切外在的东西都会有的,但一个真正你爱的人一生能有几个,不要为一些世俗之事而轻易放弃一段真挚的感情。这是一个现实的世界,但是记住,一个相爱快乐的家庭即使再难也是快乐的,也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共同追求他们这个家庭相要得,这艘共同行使的船才会行驶得久远。

遇到困难时两个人心往一处想,多为对方着想,不在外在的东西干扰下,冷静地分析和沟通才可渡过难关。


[ 2 comments ] ( 54 views )   |  permalink  |  related link  |   ( 3 / 7494 )
爱情心理学定义 
在心理学的眼中主要对爱情的研究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社会心理学范畴,有关爱情的理论;另一个是人格心理学范畴。谈到个人生命成长的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在发展心理学也会提到,这里归为人格心理学,是因为更重视「人格」所蕴含的稳定、不变的意涵,也就是强调个人生命线持久、稳定的方向,而较不着重在强调这理论的普遍性发展过程。而在这里我们先介绍在“社会心理学家眼中如何去定义什麽是爱情。 爱情态度理论 Lee的爱情观类型理论 (Love Styles) 爱情成份理论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爱情关系的依附风格理论 (Attachment) Murstein 理论 (Love Phases) Rusbult的投资模式   
     爱情态度理论      Rubin(1970)开始将爱情定义成对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之後,使得爱情得以并入人际吸引之社会心理学主流内,并能使用一般测量方法研究爱情。      他假设爱情是可以被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他从文艺着作、普通常识及人际吸引之文献资料中,寻找拟定叙述感情的题目,经过项目分析、信度、效度考验而建立爱情量表(love scale)和喜欢量表(liking scale),他发现爱情与喜欢有质的差别,而其爱情量表中包含叁种成份∶   1.亲和和依赖需求。   2.欲帮助对方的倾向   3.排他性与独占性。      
     Lee的爱情观类型理论 (Love Styles)      加拿大社会学家John Alan Lee(1973)经由文献收集及调查访谈两阶段的研究,将男女之间的爱情分成六种形态∶ 情欲之爱(eros)、游戏之爱(ludus)、友谊之爱(storge)、依附之爱(mania)、现实之爱(pragama)及利他之爱(agape)。   所谓的“情欲之爱”建立在理想化的外在美,并且是罗曼蒂克、激情的爱情;   游戏之爱:视爱情视一场让异性青睐的游戏,并不会将真实的情感投入,常更换对象,且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友谊之爱:是指如青梅竹马般的感情,是一种细水长流型、稳定的爱   依附之爱: 对於情感的需求非常大      现实之爱: 则是会考虑对方的现实条件,以期让自己的酬赏增加且减少付出的成本的爱情;   利他之爱:则带着一种牺牲、奉献的态度,追求爱情且不求对方回报。      承接Rubin将爱情视为态度的方向,有些研究者编制爱情态度量表来验证Lee的爱情类型理论,研究结果发现的确有六个向度,因此验证了Lee的理论。此量表有六个分量表,分别代表不同的爱情类型,每个分量表各有七题,总共有四十二题,采五点量表的反应方式回答对各陈述句的同意程度。日後,大多研究都以此量表为测量工具,也受到多位学者的认可。     
     爱情成份理论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除了上述Rubin发展的爱情量表中将爱情成份分成叁类之外,Sternberg(1986)爱情叁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是目前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论。他认为爱情包括叁种成份: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及 承诺(commitment) 。   所谓的亲密是指与伴侣间心灵相近,互相契合,互相归属的感觉,属於爱情的情感成份;   激情是指强烈地渴望与伴侣结合,促使关系产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动机,也就是与「性」相关的动机驱力,属於爱情的动机成份;   而承诺则包括短期和长期两个部份,短期的部份是指个体「决定」去爱一个人,长期的部份是指对两人之间亲密关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诺,属於爱情的认知成份。      随着认识的时间增加及相处方式的改变,上述的叁种成份将有所改变,爱情的叁角形会因其中所组成元素的增减,其形状与大小也会跟着改变。叁角形的面积代表爱情的质与量,面积愈大,据Sternberg( 1986 )的说法:「叁角形越大,爱情就越丰富。」      Sternberg(1986)进一步提出:在叁种成份下有八种不同的爱情关系组合,其分别为:   1.喜欢∶只包括亲密部份;   2.迷恋∶只存在激情成份;   3.空爱∶只有承诺的成份;   4.浪漫之爱∶结合了亲密与激情;   5.友谊之爱∶包括亲密和承诺;   6.愚爱∶激情加上承诺;   7.无爱∶叁种成份俱无;   8.完整的爱∶叁种成份其急於一个关系当中。   
     爱情关系的依附风格理论 (Attachment Theory)      此类的研究取向也不脱将爱情分类,但多了将爱情关系与依附关系做了一个连结,这些研究(认为个体婴儿时期人建立的依附关系会使个体形成一个持久且稳定的人格特质,这项特质对个体在与异性 建立亲密关系时自然流露出来。他们认为小时的人际亲密关系的型态对後来的爱情互动型态可能有因果的关系存在。以下介绍两种爱情依附风格理论。      (一)叁类型的依附风格理论   Hazan和Shaver(1987)将成人的爱情关系视为一种依附的过程,即伴侣间建立爱情连结的过程,就如婴幼儿在幼年时期与双亲建立依附性情感连结的过程一般,他们根据Bowlby (【1969】,引自Hazan&Shaver,1987)的依附理论和Ainsworth等的叁种婴幼儿倾向,提出爱情关系的叁种「依附风格」:      * 「安全依附(secure style)」:与伴侣的关系良好、稳定,能彼此信任、互相支持。      * 「逃避依附(avoidant style)」:与会害怕且逃避与伴侣的亲密。      *「焦虑〖矛盾依附(anxious (ambivalent style)」∶时常具有情绪不稳、极端反应的现象,善於忌妒且希望跟伴侣的关系是互惠的。      在Hazan和Shaver(1987)的研究中发现,叁种不同爱情依附风格在成人中所占比例(安全依附约占56%,逃避依附约占25%,而焦虑〖矛盾依附约占19%),与婴儿依附类型的调查比例相当接近,而且成人受试者的爱情依附风格,可以从他们对其与父母关系的主观知觉来加以预测;因此他们认为成人的爱情依附风格,可能是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取向 。      (二)四类型的依附风格理论   Bartholomew和Horowitz(1991)以上述爱情依附风格理论的概念为基础,发展出一种四类型的爱情依附风格理论,他们以「正向或负向的自我意像」和「正向或负向的他人意像」两个不同的向度来分析,得到四种类型的爱情依附风格:      * 安全依附:由正向自我意像和正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      * 焦虑依附:由负向自我意像和正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      * 排除依附:由正向自我意像和负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      * 逃避依附:由负向自我意像和负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   
     Murstein理论 (Love Phases)      这个理论与下一个要介绍的理论一样,主要是探讨亲密关系如何发展,两者的差别是前者属於阶段论,後者则属於社会交换论。首先先介绍Murstein(1987)所提出的SVR理论,他认为亲密关系的发展,依双方接触的次数多寡来看,可分为「刺激(stimulus)」、「价值 (value)」、和「角色(role)」叁阶段。      * 刺激阶段:通常双方第一次的接触即属於刺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双方彼此间互相吸引,主要建立在外在条件上,例如被对方的外貌、或身材所吸引。      * 价值阶段:一般而言,双方大约第二次至第七次的接触,便属於价值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彼此情感上的依附,主要是建立在彼此价值观和信念上的相似。      * 角色阶段:通常双方大约第八次以後的接触,便开始属於角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彼此对对方的承诺,主要建立在个体是否能成功地扮演好在此关系中,对方对自己所要求的角色。      虽然Murstein认为亲密关系包含刺激、价值、和角色叁阶段,但其实在亲密关系的每个阶段中,这叁种因素对关系都有影响;只是在每个阶段中,各有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以整个关系发展历程来看,刺激因素依开始占较高的比重,之後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但是所增加的幅度很小,最後会趋於一个平稳的水准;至於价值因素虽然一开始时的比重较低,但关系发展至「价值阶段」的时候,这个因素的比重会迅速提高,不过在「角色阶段时,其比重也会趋於平稳,且最後平稳的水准所占的比重,也比稳定後刺激因素所占的比重高;同样的,角色因素一开始最低,到「角色阶段」则会超越其他两个因素,且随着关系的继续发展,其比重也会不断地往上提升。
      Rusbult的投资模式      以社会交换论的观点来看亲密关系的发展,认为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在此关系中互相有所得失,并以一种理性且公平的评估方式,衡量自己在此关系中付出与收获,再以此评估为基准,决定其对关系的应对方式;在这类理论中,Rusbult(1980,1983)的投资模式是其中较重要的一种。      Rusbult(1980,1983)认为男女亲密关系中的承诺是由满意度 (satisfaction) 、替带性( alternatives)、及投资等因素共同决定。根据投资模式的预测,当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对关系有较高的满意度、知觉到较差的替代性品质、以及投资了较多或较重要的资源时,便会对此亲密关系做出较强的承诺,也就是较不易离开此关系。简单来看,可用一个方程式加以说明:      满意度-替代性+投资量=承诺   满意度: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对於他在此关系中所得到报酬及所付出的成本,会评估相互抵消後的实际结果;随着关系的长期发展,彼此的相互依赖性会随着提高,而开始将伴侣的结果和整个关系的结果也并入实际结果的计算,例如和伴侣一起分享他的成功或共同分担他的痛苦。此外,个体也会依据过去曾有的亲密关系及有关的经验(例如与家人和朋友所讨论、比较的结果),形成一个自己对目前关系所应得结果的预期水准。最後个体会将在关系中获得的实际结果,与此预期水准相比较,而产生对此亲密关系的「满意度」:当实际结果愈好,预期水准愈低,则满意度愈高。      替代性:      「替代性」指的是对放弃此亲密关系的「可能结果」的好坏判断,「可能结果」包括发展另一段亲密关系、周旋在不同的约会对象间、或是选择保持没有任何亲密关系的单身状态等。个体对於此关系外可替代关系内伴侣的可能对象,其考虑的因素不只包括特定的喜欢对象,也包括不特定的对象,以及个体对自己能否离开此关系的能力的主观知觉与客观评估。此外,个体的内在倾向与价值观也会影响替代性的主观知觉:例如当个体觉得有自信、有价值、有高自尊、及有强烈的自主性需求时,通常会知觉自己有较佳的替代性品质,而较容易离开此亲密关系。      投资量:      「投资」是指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所投入或形成的资源。「投资」与报酬或成本最大的不同有两点:第一是「投资」通常不能独立地从关系中抽取出来,而报酬与成本可以;第二是当关系结束时「投资」无法回收,而会随着关系的结束一并消失。因此投资会增 加结束关系的成本,使个体较不愿也不易放弃此关系,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增强了个体对此关系的承诺。      个体投资在亲密关系中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投入的资源,如时间的投入、情绪能量的释放、个人隐私的想法与幻想的揭露、以及为伴侣所作的牺牲等;另一类是间接投入的资源,如双方彼此的朋友、两人共同的回忆、以及此关系中所特有的活动或拥有 物等。此外,在长期亲密关系中所形成两人一体的认同感,长期相处下来所建立的默契与思想上的相似,以及彼此互补的一些记忆与讯息等,也是会随着关系结束即失去的投资。个体所投入的资源层面广、重要性愈高、数量愈多,则表示其投资量愈大;当个体在此关系的投资量愈大时,对此关系的承诺也愈强。 。      承诺:      此模式中所指的「承诺」,是指会使个体去设法维持这份关系、以及感觉依附在此关系中的倾向。因此承诺的定义包含两个部份:行为的意向与情感的依附。      当个体对一份亲密关系做出承诺後,不仅代表他想维持这份关系并依附关系下,也会促使个体做出种种有助於维持此关系的行为:例如与他人作一些适应性的社会比较,并选择性地加以解释,以便得到此关系是「很好」的知觉;对於对个体具有吸引力而易破坏现有关系的替代对象,尽量拒绝与其接触或相处的机会;采取有效的方式,处理有关忌妒与第叁者介入的问题;自愿为此关系作一些付出与牺牲;以及当伴侣做了某些糟糕或不合己意的事时,采取顺应而非报复的方式解决。   
      结束语:爱情的现像可以去理解、可以去解释、可以去研究、可以去......但爱情的美只能在感动中得以体会,那是一个充满了想象与超脱现实的生命经验。你永远没有办法去「理解」为什麽一个人可以那样的去爱另一个人,除非你也深深曾体会。

[ add comment ]   |  permalink  |  related link  |   ( 3 / 8544 )

BackBack NextNext